《转》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
导读 | 《转》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,是业内专家、大佬、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,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,《转》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。 |
仲夏时分,我们来到无锡市骨科研究所,其前身为无锡市手外科研究所,成立于2000年,2019年正式更名为无锡市骨科研究所,多年来积极推进学科平台建设,创建了顾玉东院士工作站和邱贵兴院士工作站,以及多个培训中心。无锡市骨科研究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,这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公立三级医院,主体坐落在惠山森林公园附近,处于市区与蠡湖新城中心位置。我们邀请到了该院科教科科长赵刚主任,赵刚主任同时兼任手外科大科副主任,是该院手外科的中坚力量,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术,他不仅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精准、安全的手术治疗,而且热衷于探索骨科领域的创新技术,在业内享有盛誉。
无锡市骨科研究所为何在业内独树一帜,赵刚主任为何能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和科研方面屡获殊荣?为了解骨科领域的热点话题和最前沿的先进技术,我们臻选了几个问题对赵刚主任进行了专访。
大家好,很荣幸参加今天的节目录制,我是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手外科的一名医生,我叫赵刚。目前主要承担的工作为科教科的科长和手外科大科的副主任职务,主要从事临床和科研密切相关的工作。
谈到科研,就不得不谈到科教科直接管理的部门,也就是骨科研究所,是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支撑。骨科研究所的历史比较长,2019年之前是无锡市手外科研究所,后来由于学科的发展,更名为了无锡市骨科医院,医院也由无锡市手外科医院变为了无锡市骨科医院,现在是无锡市、也是江苏省的唯一一家三级甲等骨科专科医院。骨科研究所自成立以来,对临床骨科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,引领着整个学科临床和科研的全面发展。
现在的骨科研究所里包括了很多科研平台,比如华山医院顾玉东院士的院士工作站、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的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的科研创新平台,还有一些基础实验基地、平台以及临床的像微创、显微外科的教学基地等等,科研和教学都囊括在其中,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平台,也是骨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。
研究所专门从事骨科研究,可以分享一下重点研发领域,以及您和您团队正在攻破的科研难题吗?
这几年来,骨科研究所围绕着骨科相关的科学问题做了大量、深入的临床和科研研究,骨科研究所更多承担基础科研方面的研究。
在临床骨科的主要特色、专科中,第一是显微外科和创伤骨科,围绕着四肢创伤进行临床研究和科学研究。首先谈创伤方面,在创伤方面对骨科医生来说比较困难的问题,同样为研究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是骨缺损。比如严重创伤造成了肢体大量、大段的骨缺损,重建实际上非常困难,我们希望能通过无创、或者生物方面的手段重建临床上的骨缺损问题。因此我们的科研方向更倾向于围绕骨再生、骨修复,包括机制研究,也包括生物材料研究,利用这些手段为临床上的困难问题提供科研方向的支撑。
另一个问题是现在老龄化社会越来越明显的社会表现。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很多问题是退变。在骨关节领域里最困难的问题是软骨退变,软骨退变会使很多关节出现多种的题,对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问题,也会给家庭带来很大负担。另一个研究方向围绕骨关节的退变,包括软骨再生、包括疼痛机制方面的研究。第一,我们希望通过软骨保护恢复关节的功能;第二,能够通过控制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,包括一些材料、药物、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。
就我个人而言,第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对疼痛的治疗。目前我主要开发外用生物材料载药系统,通过控制药物释放对疼痛进行针对性控制,另一方面是对骨关节炎,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骨软骨的破坏,我们从分子机制找到新的靶点,通过药物、包括生物制剂,能够对骨软骨的破坏和退变起到干预和抑制作用。这是我个人主攻的两个主要方向。
骨科中手术机器人、3D打印、新材料是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,这些发展趋势对于您的科研方向有什么影响?以及您预想的科研前景是什么?
这个问题非常好,也非常专业。在骨科领域,骨科机器人、3D打印材料,包括一些新兴的组织工程材料等等,都是现在的热点问题。
比如骨科机器人,在骨关节修复领域,骨科机器人带来了非常大的好处,医生对其热衷程度也超乎了想象。
我们院也有相应的精准制导的机器人,现在医生需要预约、排队才能开展此类手术。手术的精准程度是人脑、眼、手所不能达到的水平,能一次性、准确完成手术,在技术上带来了巨大提升,最终受益者还是患者。
比如3D打印,我们会对患者进行术前手术规划、手术导板制作,目的是为达到精准手术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。这种新型材料,包括组织工程材料等等,之前提到科研里的重要领域是材料方面的研究,包括植入性生物材料,比如促成骨、促软骨再生的等等材料,都是现在的热点问题,将来一定能够对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提升,就某种程度而言,会给以往传统治疗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。比如软骨损伤,在以往不可修复。现在对大量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,可以通过很多技术手段和方法获得些新的软骨重建。
谈到未来,刚刚提到的这些问题,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数字医学、精准医学等等,无论在骨科还是其他学科,在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节点和里程碑。我相信未来的医学前景要围绕这些热点问题开展。
目前,越来越多的年轻研究人员对骨科研究领域产生了兴趣,对于他们您能谈谈骨科研究的魅力以及对青年人的寄语。
年轻人是科研力量中的生力军,目前国家、政府层面也在引导和鼓励年轻人开展科研工作。在实际科研工作中,年轻人为主力军。比如科研工作更多靠青年人才和硕士研究生、博士,包括博士后,他们是科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年轻人有活力,有激情,也有精力,对新鲜事物也有兴趣和吸收能力。未来的科研道路,从以前到现在到未来,都是年轻人为主力军。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弊端,对事物的认识深度、理解程度可能达不到某种境地,需要高年资的科研工作者带领、引导,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。
年轻人中也有配套的科研项目支撑,比如国自然的青年项目,省、市里的相关基金也会朝青年方向引导,包括在我们医院、研究所,在青年人的科研方面大力支持。我们医院有一些青年人才、新苗人才、骨干技术,这种青年人才项目都会向青年人倾斜。
目前我认为,青年人在科研方面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。在此祝愿青年人能够脚踏实地,多多努力,获取更多科研成果,回馈国家有利政策。
赵刚
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;科教科主任,手外科副主任
医学博士,苏州大学在站博士后。美国Mississippi 大学和Wake Forest大学两大上肢外科中心访问学者。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—“顶尖医学团队”核心成员,无锡市首届“双百”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,无锡市滨湖区“滨湖之光”卫生高端骨干人才。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委员,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腕关节镜学组委员,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,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,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华东地区青年委员,江苏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,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显微修复学组副组长,江苏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青年委员。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。发表论文16篇,其中SCI论文10篇;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。
Eppendorf 是一家领先的生命科学公司,致力于为全球实验室开发和销售液体、样品和细胞处理仪器、耗材和服务。Eppendorf 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科研和商业性研发实验室,例如制药和生物技术、化学以及食品等行业。此外,我们的产品也被临床和环境分析实验室、法医和工业类用户在工艺分析、生产和质量检测等环节广泛使用。
顶一下(0) 回复